BOB由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主辦的202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于5月20日—31日在全國各地展開。本屆科技活動周以“熱愛科學 崇尚科學”為主題。5月20日,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啟動式在北京市通州區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舉行,觀眾可采取線上免費預約方式入場。
北京科技周首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數字展廳、元宇宙、人工智能、流動科技館、移動消防體驗站等多個展區圍滿了前來體驗的家長和孩子們。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航天育種助力鄉村振興展區,擺放著辣椒、西紅柿、苦瓜、南瓜等蔬果,引發不少人圍觀和品嘗。據參展企業神舟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都是利用航天育種技術培育出的新優農作物品種,其中蔬菜產品目前已在北京、河北、陜西、云南等多個省區進行示范種植及產業化推廣。結合當地需要,將航天新品種、先進農業技術、標準化種植模式推廣到農村地區,對當地農民進行理論培訓,技術指導,實現增產增收,促進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受到種植戶和經銷商的認可?!澳壳肮九嘤姆?,辣椒,西瓜,甜瓜在市場上均能買得到。與傳統的蔬果對比起來,太空培育的種子種出來的番茄更有番茄味道,苦瓜的苦味更淡,口感更脆;而觀賞南瓜主要是外形有區別,掛果期增長,可以掛果3個月左右;太空蘆竹,主要是產量和抗寒性增強?!?/p>
而現場有一支試管里裝著的幾株月季花,但比傳統的月季花個頭和植株更小巧,據了解,這個試管花卉選用的是神舟四號搭載選育而成的月季新品種,花朵顏色艷麗,株型矮小,株高20-30cm,花蕾多,可連續開花,家庭小盆栽的首選。工作人員介紹,航天育種是指將種子帶到太空,借助太空特殊的環境誘變因素(宇宙射線和微重力等),使種子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種的育種技術。與傳統育種相比,航天育種的主要優勢在于,提高了變異率、縮短了育種周期,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創制出優良的種質資源。就像神舟十號飛船搭載后地面選育而成的太空蘆竹,工業性能突出,每公斤燃燒值為3500--4100大卡,纖維含量為60%--70%,粗蛋白含量為10.3%??捎糜谌紵?、發電、造紙、纖維板工業、化學工業、飼料業以及草制品的生產。
而在消防安全領域的展區中,VR消防體驗站也有著超高人氣,設備前一直擠滿了體驗的小朋友?他們選擇高層建筑?學校?高大空間廠房等不同的沉浸式場景,然后根據提示拿起相應的滅火器對著屏幕進行滅火。據了解,這個消防體驗站是由55寸高清顯示屏?控制主機?模擬滅火控制臺 ?HTC VIVE CE 智能VR眼鏡等設備構成的,將VR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圖像開發建模技術?體感互動和消防安全培訓融合在一起,其中包含VR逃生體驗系統和模擬滅火體驗系統?體驗者通過火災處置及疏散逃生技能的互動學習, 直觀了解消防安全知識,提高消防安全宣傳與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據北京消防協會會長孫富介紹,今年是第二次設置消防安全類展區,展項更偏向民用設備和用電安全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比如,安全用電智慧保護系統實現了傳統技防“事后報警補救”向新型技防“事前預警阻斷” 的根本性轉變,目前已經在醫療?教育?康養?文博?金融,以及工礦企業?政府機關?軍警系統等眾多行業和領域成功應用?脈沖氣壓噴霧水槍可搭載多種滅火介質,如水?泡沫滅火劑?全氟己酮?干粉滅火劑?沙子?滅火彈等,具有噴射距離遠,滅火效率高的特點,廣泛適用于森林?廠房?倉庫?工業園區?物流園區?社區?街道?機場?車站?船舶等場所,可在火災發生初期,迅速趕到現場,抑制和撲滅火災?
此外,北青報記者在現場還看到滅火機器人和無人機設備。據介紹,因為消防行業一直屬高危行業,災難現場時常出現燃燒、爆炸、坍塌等情況,甚至伴隨化危品及放射物質泄漏。在該情況下,消防四足機器人可代替消防人員進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濃煙等危險事故現場進行數據采集處理反饋,指揮人員可根據其反饋結果,及時對災情作出科學判斷。據參展的優選空天科工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大壯”無人機,在應急領域可實現應急救援、物資拋投、高空滅火、應急通訊等多種場景的應用。
據了解,2023年(第29屆)北京科技周活動將持續12天,在歷屆活動中時間最長。今年北京科技周活動分為室內主場以及室外分會場兩部分,主場活動設在城市副中心綠心活力匯,以展示科技創新成就為主。分會場活動設在城市副中心綠心森林公園,以展示科普創新成果為主??萍贾芑顒庸舱钩鼋?00個展項,面積超過12000平米,其中室內主題展區2000平米,戶外互動展區超過1萬平米,觀眾可采取線上免費預約方式入場。
其中,以“北京新征程”為主線的科技周主場活動,從“自立自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三個維度,以“征途”的道路形式呈現。聚焦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方面重大突破,重點展示了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芯片、量子、醫藥健康、商業航天、智能裝備、機器人、新材料、元宇宙以及新能源及儲能10個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86項。同時,還將圍繞抽象物理、消防安全、低碳生活、檢驗檢測等領域展示聯合參展單位的39項科技創新成果。
以“遇見2023 和諧共生”為主線的科技周分會場活動,突出展示科普創新成果,通過“遇見科學”“遇見生活”“遇見閱讀”“擴展活動”等板塊設置,為參觀者提供互動性強、體驗性好、趣味性濃的科普體驗。分會場共有101個展項,包括“遇見科學”板塊91個展項,“遇見生活”板塊10個展項?!坝鲆婇喿x”板塊還有12家出版社提供的700套精品科普圖書可供大家閱讀。同時,還將圍繞動植物、自然常識、航空航天等領域展示聯合參展單位的33項科技創新成果。
此外,北京科技周還設立了“云上”科技周,包括活動日歷、精彩展項、新聞中心、精彩視頻等欄目,在云展廳對參展項目實行數字化展示,讓更多的公眾可以足不出戶了解科學知識。
據介紹,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碩果累累,北京形成了“一計劃、兩規劃”的頂層設計,繪制了“五子”之首的“施工圖”和“路線圖”。目前北京全市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翻了一番多、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翻了兩番多、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翻了一番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翻了三番、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總收入翻了一番多、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翻了三番多。
作為集中展示全市科技創新成就、科普創新成果的盛大活動,北京科技周已成為公眾了解、體驗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窗口。今年的北京科技周將用科技手段打造生活化場景體驗,使觀眾能沉浸其中參與互動??萍贾芑顒悠陂g還覆蓋5月30日的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公眾可以近距離與科學家、科普工作者互動,營造“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氛圍。
今年,全市“16+1”區同期舉辦各區科技周活動。北京市科普聯席會成員單位、科普基地將舉辦行業特色活動;有條件的科研院所、科技園區、企業、公園、科普機構等將免費向公眾開放;北京市科協、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通州區政府、北京市科研院、海關總署-??浦行恼箙^也將在科技周上亮相。
北京科技周期間,除展覽展示之外,還有大賽、科普講座、實景演練、交流會、專題論壇、技能培訓、項目路演等多種形式的特色科普活動,包括“智前沿,主未來”科技成果轉化路演大會、2023年北京市科普講解大賽決賽、試驗技術專業技術計算工具使用演示交流會、綠色建筑技術專題論壇、科普工作能力提升培訓、老科學家演講團、環境產業智能產品交流會、科學劇“嘻游記”、2023年北京市科學實驗展演大賽決賽、醫學概念驗證與成果轉化研討會暨概念驗證項目路演等,分會場設有兒童健康科普劇串燒,120急救科普大課堂、科學之夜、化學表演秀、玩轉汽車科普秀、二十四節氣等,面向家庭提供寓教于樂的實用科普知識學習。